01
常言道,屋漏偏逢連夜雨。
一個人在災禍來臨的時候,似乎禍事接連而至,永遠都沒有盡頭。
真的是這樣的嗎?
老子說:「禍兮福所倚,福兮禍所伏。」
任何事情,都有其反面。可怕的是,很多人只是盯著一面看,就以為知道了一切,殊不知自己犯了「一葉障目,不見泰山」的錯誤。
福禍都不是單行的,而是相輔相成的,積極的人看到了福的一面,悲觀的人,才看到災禍的一面。
02
不懂得急流勇退,貪心就是災禍。
《菜根譚》有言:「恩裡由來生害,故快意時須早回首;敗後或反成功,故拂心處莫便放手。」
這句話的意思是說,恩情深重的時候,往往是災禍來臨的時候,所以,聰明的人會在春風得意的時候,急流勇退,保全自己;一個人遭受重創的時候,窘迫的時候,其實是柳暗花明的希望來了。
所以,一個人失意的時候,不要隨便放手,要面對現實,挑戰自我,希望就來臨了。
古人將禍福定義為「辯證關係、互相轉換」,是有其道理的。
簡單來說「月滿就虧,水滿則溢」,就是禍福轉換的真實體現。
在《韓非子》裡,記錄了一個這樣的故事 :樂羊是魏國的將領,他帶領士兵去攻打中山國。
當時,他的兒子就在中山國內。中山國的國君把他的兒子煮了,還把湯送給樂羊吃。樂羊全部喝完了。
魏文侯說:「樂羊為了國家,把兒子吃了。」
睹師贊卻說 :「一個可以吃兒子的人,還有誰不敢吃?」
從此,樂羊因為戰功得到了封地的獎賞,也成為了被懷疑的對象。
再後來,樂羊收到魏文侯送來的兩個箱子。裡面都是狀告他的奏章。樂羊嚇得不輕,交出了兵權,孤獨地回到封地,又孤獨地老去。
為了表達忠心,做出了意想不到的事情,也立下了戰功,本來是春風得意的事情,人生應該走上了頂峰。可是,事情卻出現了反轉,反而讓樂羊走了下坡路。
從另一種角度看,幸運的是, 樂羊及時退位了,雖然回到封地,活得孤獨,起碼保全了後半生。
凡事不能過度,過度就是禍害。
事實上,過于完滿的事情,都是禍端;追求完滿,本身就不是好事。可惜,懂得的人太少,能夠做到的人,少之又少。
有錢的人,還繼續追求金錢,有了貪欲,那麼錢財反而會傷害他;
有學問的人,到處顯擺自己,反而變得很無知,被人恥笑;
有地位的人,眼睛看天,不看群眾,他的地位就會動搖;
家庭幸福的人,惦記著婚姻之外的人,那麼幸福就會弄丟。
但凡種種,都是福氣變成災禍的事實。人生,一念是魔,一念是佛,看你怎麼去想。
03
不懂得知難而退,莽撞就是災禍。
《菜根譚》有言:「夜深人靜獨坐觀心,始覺妄窮而真獨露,每于此中得大機趣。」
一個人在夜深人靜的時候,能夠反思自己,觀察自己的內心,就會消除癡心妄想,就有了真情,還活得生機勃勃。
從古至今,很多人對生活感覺到了滿足,然後主動退出位置,放棄欲望,活得逍遙自在。這樣的人,值得我們學習。
東漢陳寔,因為不滿朝廷對百姓盲目增加稅負,他主動辭官。辭官時,他留下一句話: 「受皇命,臨太邱,舉步維艱,空食俸祿,愧對父老鄉親。」
陳寔逝去的時候,上萬的百姓來送別,他的人生,可以說是「禍事變好事」——辭去了官職,得到了百姓的愛戴。
無獨有偶。
陶淵明掛印辭官,回到鄉野,寫下了很多膾炙人口的田園詩歌,成就了最好的自己。
他寫下的《桃花源記》,成為了世人嚮往的生活,至今都被人追捧。
司馬光說:「侈則多欲。君子多欲則念慕富貴,枉道速禍。」
做人,要常常反思自己,不奢靡,不貪圖富貴,不盲目追求什麼,那麼禍事就遠離了。
做人,捫心自問,你在想什麼,要得到什麼,夠了嗎?想通了,人生豁達了,一切都變好了。
04
境由心生,命由己造,控制自己的心,禍事自會遠離。
古人說:「一切福田,都離不開心地。」
一個人真正的福氣,是在內心深處,是做人的規矩到道德,是自然而然的。
如果違背了天意去做事,那麼事情就不會順利;如果違背了道德去做人,那麼人生就會處處受阻。
一片綠色的草地,貪婪的人,想要占為己有,在上面放羊放牛,然後發大財;心善的人,會把草地分享給很多人,大家一起共用幸福。
托爾斯泰的筆下,有一個貪婪的農夫,他和富人約定,一天之內,能夠走一個圈,圈裡的土地有多少,就都歸農夫。
因此,農夫拼命奔跑,天黑了還不捨得返回,活生生累死了。
貪欲真的可以傷害人的命。
假如農夫不貪心,他能擁有幾十畝土地,這輩子就衣食無憂了。可惜,他無福消受,命該如此。
曾國藩曾說:「非望之福,禍必繼之。急當恐懼修省,多行善事,若一驕則不可救矣。」
唯有不懂得自我反思的人,才是無藥可救的;唯有善良,才能讓人生發出光芒。
也就是說,老天也救不活一個被欲望控制的人。
癡心妄想,災禍不斷;放下欲望,一生平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