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我是米朵,寫最暖心的文字,治愈孤寂的心,關注我,溫暖你。
謙謙君子,卑以自牧。
人生在世,風雨變幻,世事浮沉,得失無常。
漫漫路途,很多人都在追趕和超越,希望可以置身巔峰,一覽天下。
而身在雲端、心處高處時,是謙謹低調還是狂妄張揚,便決定了下一步是穩是跌。
正所謂你在凝視深淵時,深淵也一樣在凝視著你。
人們常說:「品現於事,心藏於身。」
一個人在得意時,最見品德和修養。
得意時,待人見人品
《菜根譚》有言:「藏巧於拙,用晦而明,寓清於濁,以屈為伸,真涉世之一壺,藏身之三窟也。」
一個人再聰明也要用謙虛來收斂自己,再有能力也不宜過於顯露鋒芒。
平近隨和,才是安身立命的處世法寶。
《老子》中講過這樣一個故事:
西漢景帝時,鄭莊年少任太子舍人。
一次,朋友帶他參加宴會,聽到高才名儒談論學問,意識到自己才疏學淺。
此後,鄭莊開始發奮苦學,經常拜訪名儒,虛心請教,隨著日益求進,鄭莊的學問和聲望不斷提高。
漢武帝即位後,有人便推薦他。
面對考問,鄭莊對答無誤,得道漢武帝誇讚,他也低調內斂,沒有刻意展示自己學問之高,而是歸功於自己的幸運。
漢武帝見鄭莊謙虛有禮,心中大喜,視他為可用之才,希望他日後大有作為。
之後,鄭莊先後晉升為魯國中尉、濟南郡太守、江都國相,後升至九卿中右內史之職。
身居高位後,他從不直呼小吏的名字,和下屬談話,也是用詞謹慎,尊重和體諒他們的付出。
並時常告誡家人:「我雖為高官,但比我強的人還有很多,我們不可高傲示人。」
對上不卑、對下不驕。
被認可不張揚,有能力不炫耀、居高位不跋扈,這便是鄭莊待人的良好品行。
老子說「江海能成百谷王者,以其善下之。」
聰明的人,都明白「人外有人,天外有天」,不傲於自己的學識和權利,懂得平和待人。
我們身邊常有讀過幾本書就好為人師,擁有些權利就趾高氣揚的人。
殊不知,這樣對待他人正在消耗自己的人品和好感。
曾國藩在給弟弟曾國荃的信說寫道:
「左列鐘銘右讀書,人間隨處有乘除;低頭一拜屠羊說,萬事浮雲過太虛。」
真正人品好的人,懂得得意時寬以待人。
保持一顆低調謙遜的心,不顯擺自己的學識來貶低別人,不亂用自己的權勢來欺壓弱小,謹言慎行、溫和低調。
得意時,處事見格局
古人雲:「持盈履滿,君子謹慎。」
失意時遭受罪責,都是在得意時埋下的禍根。
成功和圓滿時,君子不能不小心謹慎。
前秦皇帝苻堅,一生功績顯赫,卻因淝水之戰的失敗被後人所知曉。
苻堅早先做事謹慎,善於聽取不同的意見,但在統一北方後,卻變得自命不凡。
他對大臣們說:「我東征西伐,沒有誰是我的對手。」
於是,便決定消滅晉國,結束亂世。
丞相王猛在臨終前曾告誡苻堅不可伐晉,太子苻宏也勸諫他:「晉國無敗亡之相,父皇還是不出兵的好。」
對形勢盲目樂觀的苻堅決心開戰,名僧道安和忠臣們在出征前苦苦相勸:
晉國君臣合心,百姓安定;而我軍人員複雜,來源不一。
稍有不慎,國家就會陷入危險的境地,皇上要三思啊!
無奈苻堅依舊堅持用兵,結果正像勸諫者所料,前秦大敗,就此衰落。
莊子曾說:「人能虛己以遊世,其孰能害之?」
苻堅伐晉的失敗,正是因為他太相信自己的能力。
看不到自身的驕狂,喪失了對國勢清醒的判斷,才做出十分輕率且錯誤的決定。
因取得一時的勝利而得意忘形,無視他人的勸解和阻攔,結果只能是失了別人的信任,斷了自己的後路。
很多時候,失敗不是源於別人的強大,而是困於自我的狂妄。
麻痹了神經、忽視了不足、遮住了視野。
《朱子家訓》有言:「凡事當留餘地,得意不宜再往;處事須留餘地,責善切戒盡言。」
真正有格局的人,懂得得意時不狂妄自大。
話不說滿、事不做絕,不高看自己、不低估別人。
即便取得勝利和成績,也不驕傲浮躁,居功自喜;
而是平靜沉穩,腳踏實地,繼續努力。
得意時,自省見教養
《道德經》中說:「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。勝人者有力,自勝者強。」
能瞭解他人是智慧,能瞭解自己是聰明。
能戰勝別人的人是有力量的,能戰勝自己的人更加強大而不可戰勝。
自省便是瞭解自己最直接有效的方式。
春秋時期,年輕的公孫文伯在魯國做了大官。在大家的誇獎和讚揚下,他變得很得意。
一天辦完公事,公孫文伯回到家,見母親還像窮苦百姓家的老婆婆一樣搖著紡車紡麻線。
便說到:「像我們這樣做官的人家,主人還要搖車紡麻線,要是讓人知道了,非笑話不可,還會怪我不孝敬、不侍奉母親呢!」
母親聽了,立刻停下手裡的活計,讓兒子坐到紡車對面,語重心長地告訴他:
你做官之後,整天顯出得意的樣子,不知道約束自己,總是講究排場,這樣下去早晚有一天會犯錯。
聽了母親的教誨,公孫文伯不斷反思自己,意識到千萬不能因為少年得志,就忘記了先輩的艱苦創造。
母親起早貪黑地紡麻線就是想提醒自己要有好的德行,遇事要多思考,不能貪圖享樂,裹足不前。
正是這樣的反思為公孫文伯敲響了警鐘,不再沉浸在當下的功名利祿,變得自私放縱。
莫言曾說:「真正了不起的人總覺得自己沒什麼了不起,真正沒什麼了不起的人才會覺得自己很了不起。」
把自己當做大人物大肆宣揚的人,只會陷在自我優越的感覺裡,招來他人的厭惡和反感。
曾國藩說過:人敗離不開「逸」字,討人嫌不離「驕」字。
這個世界上,沒有永遠的順利,只有暫時的如意。
身處順境時,唯有不自滿、不鬆懈,才能修煉好自己,避免不必要的麻煩。
真正有教養的人,懂得得意時不斷自省。
能夠收起自己的優越感,用勤奮上進的姿態面對他人。
而這種內心的謹慎和敬畏,便是一生最好的福氣。
《易經》中說:「謙謙君子,卑以自牧。」
名高不自譽、功高不自居、位高不自傲,得意時不刻薄、不狂妄、不放縱,方能避開命運的坑,走好每一步。
人生海海,得失無常。
願我們擁有冷靜和善意,識得真誠與寬厚,常有貴人相隨、良人相伴!
在這裡我將每天与大家分享正能量。愿你岁月静静晃,甘苦慢慢尝,好的感恩收藏,坏的无需去想;快乐从不假装,此生尽兴赤诚善良。記得關注我,欢迎留言讨论~